各种“防疫神器”粉墨登场,套路也各不相同

来源:北京青年报 | 2020-04-07 10:52:20 |

近来,随着各地陆续复工、部分省市中小学开学,一款被称作具有除菌抑菌功效的随身消毒卡开始在朋友圈里推销。而在电商平台,除了消毒卡,家用自测试剂盒等产品也受到追捧。专家表示,购买防疫产品不要轻信商家宣传,一些所谓的“防疫神器”实际效果非常有限,有的甚至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。(4月6日《工人日报》)

疫情期间,各种“防疫神器”粉墨登场,套路也各不相同。比如,“能防病毒”的口腔喷剂、磁化水、益生菌原浆等,都曾被包装成“防疫神器”。要想让消费者免于上当受骗,最直接的办法是快速辟谣,揭开各种“神器”的神秘外衣,让它露出本来面目。此外,对于借“防疫神器”行骗的违法行为,还得快查狠打,提高震慑力,降低其危害面。

然而,事后处置往往比较被动,不仅已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,且对那种干几天就收场的“快闪式”营销,会显得力不从心。比如一款“防疫神器”只要引发社会广泛追捧,可以在短短几天内销售出大量产品,等到监管到场,早已销声匿迹。做好前瞻性防范才能掌握主动权,将“防疫神器”扼杀在萌芽状态,将损害降到最低。

别看“防疫神器”的种类较多,骗术也各不相同,但出现的时间和针对的对象,都有明显的规律可循。比如,当防疫物资最为紧缺时,个人防护类“神器”就大量出现;当社会焦虑感最强时,宣称能够抑制或杀灭病毒的药品容易受追捧;在复工复产阶段,消毒卡、自测试剂盒等产品就大赚复工防疫的钱。骗子善于见风使舵,疫情发展到哪个阶段,哪种心态在社会上占据上风,与之相适应的“防疫神器”就会出现,只需进行简单的沙盘推演,就能够掌握其中的规律。

根据这些规律,可以预见,接下来各地学校陆续复课,学校将会成为“防疫神器”集中出现的新领域,学生防护物品、空间消毒产品、学生保健品等,都可能被包装成“防疫神器”。对此要有所预见,并提前做好防范预案,在开学前进行防骗警示教育和防疫科普教育,方能未雨绸缪,将“防疫神器”阻挡在校园之外。

同样可以预见,疫情过后保健品“坑老”现象可能大量出现。防疫客观上是保健品营销的“良机”,而现场集中营销因疫情期间人员不能聚集而难以进行,相关机构和营销人员可能早就憋足了一股劲,等疫情过后,人员聚集不再受到严格限制,保健品营销活动很可能出现反弹。做好前瞻性谋划,提前强化宣传引导,一旦出现苗头就及时出手监管,方能做到防患于未然。(秋实)


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41 联系网站:85 572 98@qq.com